中央政治局5日开会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会议强调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布控,加强民生保障,意味着改革将处于更加突出位置,成为贯穿明年及更长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2014年经济延续放缓态势,制造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生产者价格指数(PPP)持续为负,财政收入增长放慢,市场惯性调整让各方承受极大压力。在“微刺激”托底下,经济增速依然运行在7%至7.5%的区间,老板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跑路”、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预计2015年仍将继续调整,长期积累的风险有可能走到释放的临界点,社会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但总体看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较小。
决策层对此有清晰认识。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决策层已达成共识,将忍住阵痛,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改革落地。2014年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措施的第一年,被称为改革元年,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已提前兑现本届政府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金融改革“一马当先”,汇率、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了新进展,成立民营银行为打破金融垄断迈出一大步。在物价低位运行“窗口期”,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加快,短期虽有成本上升压力,但仍处在可承受范围。酝酿多年的新《预算法》通过,预算体制改革拉开大幕,“阳光财政”助力打造“透明政府”。中小城市落户基本全面放开,大型城市居住证制度有望让同城同权“阳光照进现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探索。这些改革旨在解除束缚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改革启动后,市场活力开始释放。2014年新注册企业井喷,社会上涌动着一股创新创业的潮流。这让人想起1992年开始的“下海潮”,但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门槛极大降低,每年有超过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创业、创新从过去的以精英为主走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质量,抓好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落地。随着改革红利释放,经济在经过“大调整”后将迎来“大发展”,经济增长质量也将提高并惠及人民群众。(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郭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