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全域旅游PPP项目日前落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截至目前,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或者入库的PPP项目总数已超过1万多个,投资总额达到十几万亿,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PPP项目投资规模或将超过20万亿。在PPP项目高歌猛进的同时,对于风险的防范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财政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防范PPP项目在债务、回报等方面的风险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日前在“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的PPP项目建设在顶层设计、完整的市场规则和标准体系,以及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政府监管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在风险防范方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宗文龙表示,一般来说,PPP项目的债务风险来自于融资和运营两个环节。PPP项目中政府面临的债务风险,主要源自政府承诺的服务购买协议或财政补贴。此外,如果PPP项目运营不善导致政府“接盘”,也可能会产生债务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受制于既有经验,部分地方政府仍将其作为缓解债务压力的工具,甚至将部分债务项目包装成PPP项目,从而未能使用PPP政策引导产业环境,反而由于债务项目的包装,加大了PPP项目承担的债务风险。而公共服务PPP项目回报率较低,本身也存在回报风险。
另外,PPP专项债项目推进过程中,在立项规划、项目合作、业务操作等方面缺乏经验和相关人才,存在操作风险。
针对这些情况,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已经联合发布文件,规范地方举债,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等方式变相举债,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资金或承担损失,不得向社会资本承诺最低收益。
刘英表示,控制PPP专项债的潜在风险,首先要根据PPP项目运行进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合作双方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消除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顾虑。
同时,在现行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PPP项目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表示,财政部正在对PPP实施正面清单管理,积极引导各地规范实施PPP项目,未来将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规范推进PPP的政策要求。而国务院已将PPP条例列入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并作为重点工作,目前条例初稿已完成,下一步加快推动条例出台。
专家:中国企业可参与PPP项目总量预计将超20万亿元
近期,PPP立法进程加快,目前PPP条例初稿已完成,准备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财政部、央行、证监会将于近期出台新规,进一步规范PPP资产证券化。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表示,虽然去年年底发改委已经出台了《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但是发改委的动态项目库始终还未正式建立,从当前发改委的相关信息公布可知:目前国发改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结合此前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推介项目整体情况来看,该项目数量和金额不包含已签约项目和已清除出库的“不合格”项目。
相对而言,可以看到财政部的项目库相对完善,目前财政部PPP中心项目库中的项目总数为12287个,总金额约14.55万亿元。除去部分重复的项目,目前入库的PPP项目总投资金额应该约有16万亿元。若是加上即将大范围启动的“一带一路”PPP项目,中国企业可参与的PPP项目总量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就未来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PPP+ABS想要全面突破,并真正成为提升PPP项目投融资效率的有力工具,必须先做到项目筛选的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此前,国家发改委本打算让每个省级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2月17日前推荐1个至3个首批拟进行证券化融资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以为PPP+ABS标准化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但是因项目股权结构、运营年限等客观条件所限,而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而财政部此番和央行、证监会联合出台资产证券化新规,应该会延续2012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PPP项目公司贷款在交易所以ABS模式上市流转给出更为清晰的规范。同时财政部的优势是项目信息平台较为完善,更利于各类项目标准的“提炼”,未来为项目进行“可资产证券化”的标签,将更利于证券公司等单位的ABS业务人员有目标地寻找标的,进而提升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效率。
“所以,未来资产证券化标的项目不仅局限于国内,对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项目也可进行充分挖掘。”唐川表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谈 PPP:正面清单管理确保规范运作
过去三年,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入推进、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部分项目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开始引发各方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增加的担忧。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近日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对PPP实施正面清单管理,积极引导各地规范实施PPP项目,尽力杜绝清单之外的“擦边球”。
在PPP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地方采用固定回报、兜底回购等方式包装PPP项目,借PPP名义进行变相举债融资,增加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
对此,孙晓霞认为,政府对社会资本承诺固定回报、兜底回购,将无法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显然不符合PPP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是假PPP。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对PPP认识不到位,对于长达二三十年的合作仍心存疑虑。
孙晓霞强调,财政部在推进PPP工作上,始终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强调项目要“又快又实”、规范运作,对于类似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已“三令五申”,予以严禁。今年以来,财政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一些PPP项目的不规范操作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一些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进行问责。从实施效果看,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守底线”、“防风险”的原则,对存在固定回报、兜底回购等不规范操作行为的PPP项目予以清理整改和监督问责,逐步纠正“假PPP”的歪风,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推动PPP健康发展。
当前PPP相关法律层级不高、法律冲突较多、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已经掣肘了PPP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PPP立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为此,国务院已将PPP条例列入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并作为重点工作,明确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加快推进。
孙晓霞表示,财政部作为PPP立法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主动分享前期立法问题研究和法律草案起草工作成果,积极参与PPP条例起草修订及相关研究、调研工作,协同推进条例立法进程。目前条例初稿已完成,准备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加快推动条例出台,提振各方主体尤其是民营资本参与PPP的信心。与此同时,财政部将继续完善现行PPP制度体系,优化操作流程,健全运营绩效考核机制,落实信息公开要求,着力培育具备专业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引导PPP市场规范发展。
近期,各地积极开展PPP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一些PPP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签约落地。孙晓霞透露,为规范推进PPP资产证券化工作,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将于近期联合发文,进一步明确PPP资产证券化的条件、标准、程序,突出市场化导向,财政部不会参与审核,“只划定跑道,让市场主体在跑道内运作。”